華爾街日報報導,隨著越來越多台灣人擁護與中國區隔的本土認同,以及拒絕國民黨與中國維持更緊密關係的立場,台灣選民可能再也不會選出一個親北京政府,這使得改變其中國戰略,成為國民黨能否重返執政的關鍵。
標題為「中國在台灣最強大的盟友比任何時候疲弱」的文章指出,北京在台灣最親密的政治夥伴,正為保住在民主台灣的影響力奮戰,因為台灣的選民日益嚮往的是,一個與獨裁中國漸行漸遠的未來。
報導指出,曾統治台灣55年的國民黨,如今面臨台灣總統直選以來最長的敗選紀錄,為連續第3屆淪為反對黨。這個百年大黨能否重振齊鼓,對兩岸關係有其影響,北京將國民黨視為其統一台灣努力的有用夥伴,而台灣選民或許再也不會選出親中政府的前景,恐使中國傾向採取更嚴厲手段,包括軍事力量,來尋求統一。
儘管國民黨高層表示,未來4年他們仍有制約執政黨的能力,不過許多國民黨員憂心,如果不進行果斷改革,國民黨恐變得越來越無足輕重。國民黨前立委許毓仁說,「中產階級已放棄了對中國的幻想,國民黨若想重返執政,未來4年務必改變其中國戰略」。
國民黨面臨兩難局面,如果背離其治理統一中國的創黨目標,恐引發北京的激烈反應,但國民黨若無法重新執政,對於阻止台灣認同的凝聚將無計可施,而這樣的後果是一些黨內大老與北京想避免的。
儘管國民黨這次的敗選差距比上一屆縮小,但政治分析家認為,該結果證實國民黨沒有能力吸引台灣年輕人,當中許多人流向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他們說,國民黨2016與2020年的總統大選失敗,主因在於選民對該黨的核心主張:透過與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維持和平穩定的關係,來實現繁榮,有所醒悟。
2020年敗選後,國民黨選出一名主張對中國採取較強硬立場的黨主席,但翌年他在堅持該黨統一綱領以及與北京維持緊密關係的重量級人士的掣肘下下台。國民黨也試圖注入心血,2020年40歲以下黨員僅佔全黨3%,2022年其吸收近6200名年紀40歲以下的新黨員,較兩年前的3700人上升。
一些國民黨幹部主張,該黨必須更著力於影響台灣年輕人的民生問題,以及年輕人在乎的社會價值。許毓仁也說,「國民黨不應在進步議題上缺席」,否則隨著其年長的核心選民人數減少,國民黨將面臨式微風險。
不過一些政治專家指出,無論國民黨做什麼,除非從根本上改變中國政策,否則將難以重新獲得選民支持。自由時報0119